English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新园介绍
总经理致辞
简介概况
新园理念
十载华章
客房公寓
客房
公寓
美食珍馐
怡园中餐厅
时光西餐厅
和园餐厅
会议宴会
会场介绍
会议服务
宴会服务
车辆服务
康乐休闲
游泳馆
保龄球馆
壁球馆
健身房
健美操厅
棋牌室
羽毛球馆
台球厅
新园风采
员工风采展示
宣传片
好人好事
生活指南
北大地图
周边景点
便捷生活
预订业务
客房预订
餐饮预订
会场预订
康乐预订
招标招聘
招聘
招标
联系我们
新园动态
新园动态
新园动态
脚踏实地,探赜致远——访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董理老师
日期:2021-11-19 信息来源:
【编者按】董理,中共党员,2007年到会议中心工作,现任会议中心信息化管理员、中关新园管理部信息室主任,日常负责会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和中关新园信息化建设工作。11月5月,学校网信办通过北大新闻网和微信公众号“未名赛博空间”刊发对他的访谈,介绍了在北大的网信工作经历与求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特此转载。
2011年3月22日晚零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传出一阵欢呼声,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园区的酒店管理系统顺利实现了切换衔接,为了这次成功,园区信息室的一个人已经在园区待了三天三夜,他就是董理。
少年立志,孜孜以求
作为一名七零后,董理有着属于自己的个人奋斗史与人生体悟。1999年,刚迈出校门的董理风尘仆仆地从辽宁来到北京。对于刚到北京的董理而言,北京既是一座陌生的城,也是一种可能、一个开始,一个全新的机遇,他决定在这里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目标如灯似火,指引着少年前行。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董理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在北大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保障部工作。学化工出身的董理既兴奋,又紧张,他一头扎进工作中,下功夫学习,虚心求教,在前辈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很快便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能。董理觉得年轻人应该求知似渴,多请教、多学习、多锻炼,因为你很难预料之后你会遇见什么问题,说不定之前偶然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机发挥大作用。
2007年,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理得知北大将要建设一个定位高端的留学生专家公寓,这个海外学生的新家园,国际交流的新平台,急需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想法,董理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砖瓦钢筋水泥的中关新园,一段新的奋斗史开始了。
长风破浪,众里寻他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2007年4月,董理入职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中关新园管理部,当时还只有十多个人,负责整个中关新园的建设、筹开等多项工作。董理回忆,初建时期,IT的作用相对比较边缘,他在团队里主要负责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以及拍摄等工作。从2008年4月开始,整个园区开始边建设、边运营,信息化建设工作多头并举,其作用逐步凸显。这时候的董理可以说是软硬件两手齐抓、双管齐下,除了负责IT、弱电工作外,还要负责设施设备选型、调试等工作。董理说,在后勤、在基层,需要他们做的事情既多又杂,因此就要求他们一专多能,扮演多种角色,他形象地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大“勤杂工”。虽然是一名“勤杂工”,但董理觉得这些工作都很重要,只要是有利于园区建设、运行、发展,就有意义、有价值,即便装个系统、拉根网线,董理都踏踏实实地干,他觉得,虽然是一根网线,却关联着许许多多的人的工作与生活,他要努力做好。
董理与中关新园同事参加团建(右一为董理)
2008年4月,随着园区开始试运营,各项工作逐步展开,每个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工作人员大幅增加,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园区内部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的逐项上线,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成为中关新园的主要工作之一。以客人就餐为例,中关新园开始使用的是纸质餐券,但随着服务群体逐渐增多,客人需求不同,餐券的发放、回收以及审核成为了一个问题,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在董理团队的努力下,经过多方沟通协调,用电子卡取代了纸质餐券,不仅方便了客人,规范了管理,还为园区节省了大量时间与运营成本。
董理与同事一起进行系统调试(左二为董理)
中关新园的信息化程度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提升的,但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过许多曲折。董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中软换泰能”的故事。2008年4月,中关新园9号楼开始试运营,使用的是泰能酒店管理系统,随着各楼宇相继投入运营,泰能酒店管理系统的局限性就逐渐显露出来,运行速度缓慢,数据导出困难等,已经不能满足园区多楼宇共2000多个床位的量化指标需求,影响到了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园区通过招标,确定采用中软好泰酒店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园区运营要求。但问题随之而来,在不影响园区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将泰能系统切换成中软系统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当时董理刚当上父亲还没有多久,本来就家里单位两头跑,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但为了最终能够顺利完成系统切换任务,他三天三夜没离开园区,他觉得小家固然重要,可中关新园不也是自己的家吗?董理给同事们,也给自己加油鼓劲,和领导及其它业务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奋战在一线。3月22日晚上零点,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了两个系统的零差错切换。零差错——三个字,凝结着董理和园区同事们的太多付出和心血,之后经过多次核查,系统和数据方面都没有出现问题。这件事虽然已过去10年,但董理依旧印象深刻,至今仍记忆犹新。
2012年10月,中关新园全面营业。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运行信息网络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多个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
中关新园信息系统示意图
从2007年初到中关新园,董理经历了中关新园的基础建设、筹备工作和全面运营,见证了园区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伴随着园区一起成长和发展的,还有董理所领导的信息室。从最开始的单枪匹马,到三人团队,再到现在信息室的五员虎将,董理的队伍在不断调整和壮大。从园区早上7点客用早餐开始,到凌晨1点财务夜审结束,都有技术人员在岗,保障对客服务品质。从机房管理、桌面运维、系统保障到流程优化、项目管理、智慧园区建设,董理的团队在中关新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廿载春秋,北大为家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的网信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信息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作为会议中心网信工作的排头兵,董理也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从计算机化、网络化、系统化,到现在的在线化、可视化,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不断重新定义着管理和服务,改变着效率和体验。从系统支撑到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重大。
做好信息化工作,即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懂管理、懂服务,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者应具备战略思维、精通业务和领导能力。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董理总是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信息化协会交流、考取信息化管理证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005年,董理考入北大继续教育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努力补足自己的短板。他坦言,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他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也驱使着他不断再学习。正是凭着这一股学习钻研的劲儿,2016年,董理报考了北大信管的情报学硕士并被成功录取。硕士期间,董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多次走访调研,完成了基于中关新园信息化工作研究的毕业论文,并于2019年顺利毕业(当年19人中只有3人顺利毕业)。
董理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饕餮,求知似饥渴,他认为,信息化的“化”字表明,信息工作是一项事业,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所以他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追求,抓住各种机会学习,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和培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技能。目前董理已经取得了国民经济和情报学两个硕士学位,一个高级企业信息化管理师权威认证。取得这些学位和认证后,董理并没有自满,也没有停下努力进取的脚步,他觉得一个人应该不断地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董理参与业务技能大赛(右二为董理)
在北大工作、学习将近二十载,董理已经将北大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董理收获了快乐与成长,不论是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还是各类技能培训、比赛,都让他在观念、技能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北大的一员,董理也在努力反哺北大。董理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和业务融合的过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组织管理提升的过程,也是网信人自我修炼的过程。网信人身兼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色,从系统功能、到流程优化、到业务模式创新,优秀的网信人是布道者,是翻译官,要懂业务、懂需求、懂架构、懂开发、懂管理、懂运维、懂趋势,更需要具备勇于清零的精神,躬身入局、笃行不怠,从推广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者和引领者。
作为一名党员与骨干,董理的工作态度与成绩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多次被评选为中关新园先进管理者,并荣获了中关新园建园10周年特别贡献奖。2020年董理被评为“北京大学后勤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董理将这些荣誉当成一种鼓励,也当成一种鞭策,他始终坚持初心梦想:立足平凡岗位,不负使命职责,努力在会议中心、中关新园发光发热。或许我们平时很少与董理和他的同事们打照面,但后勤系统就是这样,当你感受不到他们存在的时候,恰恰就是他们坚守在那里的最好例证。
董理2020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后勤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路迢迢,董理始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相信,中关新园会更好,北大也会更好;他也坚信,漫漫征途,只要自己时刻在路上,便永远是少年!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
-其他链接-
对外交流中心
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勺园
分享到: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关新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6号 邮编:100871 总机:(8610)62752288 E-Mail:pkugv@pku.edu.cn